-
三星:蘇州2.5產業園一期展示中心(無圖)
時間:2013-08-15 13:33:18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能源世界 閱讀:1867內容摘要:項目名稱:蘇州2.5產業園一期展示中心一、工程基本情況1、建筑類型:公建2、實施起止年限:項目立項時間:2009年1月16日項目竣工時間:2011年6月15日3、占地面積1976.2m2建筑總面積5026.28m24、綠色建筑總增量成本(元/m2)3005、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等級:...項 目 名 稱: 蘇州2.5產業園一期展示中心
一、工程基本情況
1、建筑類型:公建
2、實施起止年限:
項目立項時間:2009年 1月 16日
項目竣工時間:2011年6月15 日
3、占地面積1976.2 m2
建筑總面積 5026.28m2
4、綠色建筑總增量成本(元/m2) 300
5、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等級:三星級
二、工程概況(工程性質、工程投資、用地面;、建筑面積、結構形式、開發與建設周期、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等情況)
建屋2.5 ;業園工程基地位于蘇州工業園區位于鳳里街以西、蘇勝路以南,東長路以北、方中街以東,占地面積11.54 萬平方米,規劃容積率1.58,地上建筑面積18.2萬平方米,土地用途為工業用地(便利中心)。
本項目主要由六個多層辦公組團、高層辦公及配套服務公寓、展示中心、會議中心以及地下車庫組成,分兩期開發建設。在沿蘇勝路一側布置了兩棟高層建筑。
一期3個多層辦公組團、1個展示中心和1個會議中心。
展示中心地下一層為員工餐廳,一層設展示大廳及接待中心,二層為洽談室和招商辦公室,三層為分公司辦公室,四層為設備層。
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
1、區域雨水收集利用
2、太陽能熱水應用
3、建筑活動外遮陽應用
4、區域風環境的改善0計
5、被動式地下空間自然光環境的改善
6、建筑設備自動監控系統應用
三、評價內容簡介
1.節地與室外環境
(選址、用地指標、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室外環境(聲、光、熱)、出入口與公共交通、景觀綠化、透水地面、舊建筑利用、地下空間利用等)
2.5 產業園工程基地位于蘇州工業園區位于鳳里街以西、蘇勝路以南,東長路以北、方中街以東,土地用途為工業用地(便利中心),目前為凈地,地面平整。場地內無當地文物、自然水系、濕地、基本農田、森林和其他保護區。場地內部無r害污染源,不對周邊建筑產生光污染及日照影響。無對外排放超標污染源。
項目建筑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面積7384.4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5026.28m2,地下建筑面積2358.18 m2,地下空間主要用于員工餐廳。整個園區建筑密度31.5%,綠地率30%。
場地內噪聲主要是交通噪聲和公用設備的機械噪聲,通過分別采取減噪措施,項目所在地原有聲環境功能級別能夠達到《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中3類的要求。
經軟件模擬分析場地內無論在夏季工況還是冬季工況下,在年平均風速4m/s時,人行區都不會出現風速大于5m/s的情況。
道路采用人車分流。整體車行道路系統呈環形布局,沿方中路設置一個出入口,沿東長路設置兩個出入口,機動車及非機動車庫入口沿組團外圍進入?;貎日故局行奈鞅眰葹橐巹澒皇啄┱荆嚯x項目主要出入口不超過500 米。
景觀植物選型豐富,包括喬木,灌木,草坪等復層種植的綠化方式。
主要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植物,如香樟、紅楓、玉蘭等,形成常綠植物與色彩層次變化的品種結合。組團A、B、C屋面采用了屋頂綠化。
生態室外停車位采用結合綠化、透水鋪裝與植草格形成全綠化覆蓋的生態停車系統。
2.節能與能源利用
(建筑節能設計、高效能設備和系統、節能高效照明、能量回收系統、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1.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符合現行國家和地方公共建筑節能標準的規定,滿足節能65%的要求。
2. 選用高效能冷熱源機組,滿足《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相關規定。
3. 采用高效能照明燈具,照明功率不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規定的目標值。
4. 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設計為滿足盥洗室、茶水間及餐飲部等生活用熱水。
5. 本項目對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進行獨立分項計量,便于進行能量統計。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水系統規劃設計、節水措施、非傳統水源利用、綠化節水灌溉、雨水回滲與集蓄利用等情況)
給水:本工程水源由城市自來水管網供水,供水壓力為0.15MPa。地下車庫部分由市政直供;地上建筑的生活用水采用變頻恒壓供水設備供水。
排水:采用污、廢水采用合流制,室內±0.000以上污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地下室污、廢水采用潛水排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管,公共廚房、i廳等餐飲廢水需經兩級隔油處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網。
熱水:本工程餐飲部分有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由太陽能熱水系統預熱,再經過燃氣熱水器輔助加熱,使熱水供水溫度達到60℃。
節水措施:采用合理的供水方式,高效低耗的設備盡量避免管道漏損,按照用途設置計量水表,衛生器具采用節水型器具,例如:采用3/6L座便器、感應自閉式小便器、可調溫混水型感應式龍頭。
綠化節水灌溉:采用自動控制輪流噴灌和手動澆灌相結合的方式,可節省水量約30%-50%。
雨水:屋面采用重力式與虹吸式相結合的雨水收集系統,將硬質屋面與道路收集到的雨水經過處理、儲存之后回用于綠化灌溉、景觀用水、沖廁,綠地e的雨水就地入滲,該項目非傳統水源利用率為25.22%,既節省市政供水,減少投資,節約能源,還可以防止地下水位下降,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
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建筑結構體系節材設計、預拌混凝土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可循環材料和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使用、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再生骨料建材使用等情況)
1. 本項目所在地蘇州為禁用現場攪拌混凝土的城市,所以現澆混凝土均采用預拌混凝土;
2. 本項目樓層在6層以下,通過經濟性能比較分析,未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強度鋼;
3. 本項目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量達到10%以上;
4. 本項目土建、裝修實施一體化設計施工;
5.室內環境質量
(日照、采光、通風、t護結構保溫隔熱設計、室溫控制、可調節外遮陽、通風換氣裝置等情況)
1. 本項t外窗采用可調節外遮陽設施,有效改善室內熱環境;
2. 本項目大廳采用采光中庭t計,地下餐廳采用下沉庭院和采光天井設計,有效的改善地上和地下空間采光效果;
3. 本項目無障礙設計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執行,設有障礙電梯、入口坡道、候梯廳、無障礙廁所、無障礙停車位等;
4. 本項目采用VRV空調系統,可以方便的對室溫進行調節;
5. 合理的平面布局及減噪措施(包括減震底座,柔性接頭,機房墻壁吸聲設計等),降低噪聲對工作空間的干擾。
6. 較大的窗地面積比保證了75%以上工作空間采光系數滿足《建筑采光設計標準》的相關要求。
7. 地下車庫設置CO智能監測系統,保證健康的環境。
6.運營管理
(節約資料保p環境的物化管理系統、智能化系統應用、建筑設備、系統的高效運營、維護、保養、物業認證、垃圾分類回收等情況)
在智能化系統設計方面,綜合考慮綜合布線系統、計算機網路、無線覆蓋、背景音響和緊急廣播、無線對講、樓宇自控和中央管理系統、物業管理系統、視頻監控、防盜報警、停車管理和門禁系統、巡更系統、多媒體會議、信息發布系統和有線電視,將.能化系統分為業務辦公部分和設備應用網絡,業務辦公部分負責整棟大樓業務辦公語音、數據、圖像等業務信息傳輸;設備應用網絡負責整棟大樓設備應用數據傳送。
四、項目創新點、推廣價值和綜合效益分析
1、項目創新點
本項目的創新點就是i用較多綠色建筑專項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活動外遮陽:本項目在建i東西向設置了活動外遮陽,而在南向設計了固定外遮陽,這樣可以同時滿足經濟性和技術適用性的要求。
(2)屋頂綠化:本項目設計屋頂綠化,這也是目前蘇州同類小型園區項目的領跑著,是綠地景觀上下呼應,形成立體的綠化格局。
(3)太陽能熱水:本項目采用太陽能熱水用于配套餐飲、園區員工餐廳,為大家提供了便利生活條件。
(4)雨水收集利用:本項目通過收集公共區域的雨水,滿足了項目綠化、澆灑的用水需要,同時通過合理劃分收集和滲透區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雨水的最小外排放量,充分的利用了雨水。
(5)樓宇BA系統:通過BA系統可以有效監控空調采暖、通風、生活給水系統的運行<況。
(6)地下室被動式采光設計:通過采用下沉庭院、采光井等多項被動式采光<術有效地改善了地下室的自然光環境。
2、項目推廣價值
J組團作為展示功能的建筑,服務于入住園區的各大企業,用于企業產品、技術的展示,因此通過組團的綠色建筑設計,能夠將建筑本體作為展示平臺,更有力度的推廣綠色建筑。
3、綜合效分析
通過采用圍護結構的整體節能設計,以及選取高效的用能設備和產品、可再生能源系統,使得建筑節能率達到60%以上,通過區域風環境的優化、活動遮陽的設計,使得室內獲得了良好自然環境。本項目通過收集公共區域的雨水,滿足了項目綠化、澆灑的用水需要,同時通過合理劃分收集和滲透區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雨水的最小外排放量,充分的利用了雨水。同時配合樓宇智能化系統,是人們獲得了高效、便捷的辦公系統
- 相關文章
工程案例
本欄最新更新
-
01-082023年綠色建筑優秀案例——南京揚子江國際會議中心
-
11-25綠色公共建筑的形體空間氣候適應性機理及其若干關鍵指標研究綜述
-
10-08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建三星級標準
-
09-09《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深度解析
-
03-01【公建案例】杭州綠色建筑科技館-設計評價標識三星
-
11-08廣州新電視塔-綠建二星
-
08-23上海青浦萬達茂5號樓及底商、5-1商鋪項目
-
07-21同濟大學運籌樓 既有綠色改造(金獎)(項目賞析)
-
07-13東方海港國際大廈(三星+LEED金)
-
07-07上海正帆科技大廈 既有綠色改造(金獎)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