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波榮:綠色建筑需落實到設計院
時間:2013-08-26 12:11:28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網絡媒體 閱讀:1224內容摘要:“綠色建筑的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科研單位或者高校之中,而應該落實到設計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林波榮在最近舉辦的中國綠色建筑產業專家論壇上表示,在性能導向成為綠色建筑發展趨勢時,發展綠色建筑不能僅僅依靠綠色建筑評價體系,而是必須從建筑設計源頭抓起,開展新〕獺⑿錄際鹺投嘧ㄒ敵同的...“綠色建筑的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科研單位或者高校之中,而應該落實到設計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林波榮在最近舉辦的中國綠色建筑產業專家論壇上表示,在性能導向成為綠色建筑發展趨勢時,發展綠色建筑不能僅僅依靠e色建筑評價體系,而是必須從建筑設計源頭抓起,開展新流程、新技術和多專業協同的研究,推進理論與技術創新。
建筑節能40%來自設計
在中央、地方各級政策和市場推動下,我國綠色建筑在未來5~10年將出現“井噴”發展,如何在快速發展情況下提高綠色建筑質量,值得行業思考。
“我認為,在發展綠色建筑過程中,設計也應該敢于嘗試。”林波榮表示,包括一些新流程、新技術、多專業的協調,不同階段的落實。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 ANN)所做的“模擬走向應用”的研究結果顯示,建筑節能40%以上的潛力,來自于建筑方案初期的規劃設計階段;另外,比利時權威專家Pieter de Wilde通過對67座建筑的調研,發現在所應用的303項綠色建筑技術中,57%的技術措施需要在規劃設計和方案設計階段中落實。
“因此,必須重視優化設計,這是綠色建筑實現性能優化的關鍵環節。林波榮表示,優化設計是現階段綠色建筑快速發展中保證質量的著眼點。以設計師設計一棟綠色建筑的規劃草圖為例,在設計之初,設計師應該考慮建筑的平面布置、相關信息的整理、建筑群的布局,然后通過模擬等優化手段完善設計方案,到了單體建筑設計時加上技術手段支撐,再進一ㄍ晟品槳福直到進入施工圖階段。
就綠色建筑的發展需要設計單位作為主力來推進,林波榮直言“基于設計院模式的綠色建筑流程標準化”非常值得研究。據了解,該模式包括不同的時間段,比如投標階段、方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與施工圖階段都有一個目標設想,接著考慮相關條件的輸入與整合,然后是考慮輸出什么,相關專業如何協作,最后考慮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什么樣的工具來完成。
另外,上述設計也不局限于二維設計。林波榮提出了構建“基于綠色建筑優化指標和3D性能化設計的流程標準化思路”。基于3D的設計平臺,需要切實考慮如何從設計角度推進綠色建筑性能,不能事無巨細一把抓。
設計與技術集成
在綠色建筑發展過程中,除了優化設計,林波榮也在研究設計與創新技術的集成。“集成不是簡單的技術拼接與堆砌,我覺得應該將主動式或者被動式的技術作為建筑設計元素與建筑藝術相結合。”
對此,林波榮在建筑形體、空間、表皮做了三個層次的探索。在形體方面,林波榮認為,不論是美國的LEED項目,還是國內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在設計時都做了大量模擬與優化工作,但重點都是在建筑總成本上精雕細琢,并沒有真正實現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我們可以嘗試在設計之初以能耗為目標來選擇適宜的技術,來達成設計與藝術的平衡。”
針對建筑空間,林波榮提出:“如果從性能優先角度考慮,建筑中庭一定要大嗎?這又是一個藝術與技術平衡的問題。”從自然采光和通風角度,對建筑內部中庭進行優化,改變中庭形體尺寸和位置。另外,建筑表皮遮陽方式,需要通過不同立面的太陽輻射值模擬,確立各立面的最佳遮陽方式。
在性能導向成為綠色建筑發展趨勢背景下,林波榮表示,設計也應該敢于做嘗試。
- 相關文章
-
-
02-08家居消費需求加速釋放,1608家企業參展中國成都建博會布局中西部市場
-
12-232022中國(江西)國際建筑工業化及裝配式建筑展覽會
-
12-20全面布局2022中國成都建博會宣傳與觀眾組織,助力展商搶跑2022 ——針對有效觀眾的組織和推廣,才是專業展會的硬實力!
-
12-152022第十四屆中國(廣州)國際集成住宅產業化博覽會暨建筑工業化產品與設備展
-
11-242022中國(成都)裝配式建筑及建筑新材料展“從有到優”的升級發展萬億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
11-22第九屆中國-亞歐建筑建材博覽會
-
11-182022中國國際超低能耗建筑產業展覽會-雙碳新引擎 能耗超低 建筑變綠
-
11-16工業節能降碳技術設備廠家 共聚2022中國國際低碳產業博覽會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12-05【紀要】丁春亞:綠色健康意識對行業的重要性
-
09-12關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修編版)增量成本的一些淺談
-
09-03高端住宅領域進行LEED/WELL認證的價值
-
08-08專家解讀丨錨定減排目標 構筑制度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入新階段
-
05-23圣潔防水董事長杜昕:丙綸卷材守護者!
-
04-28建筑設計大師徐敏皓:讓綠色成為建筑的“底色”
-
04-15【觀點】從多城公積金加持“綠建”,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
-
03-27碳源原居五恒科技系統何以越來越吃香——采訪綠建領域多面手曹璇
-
01-24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吳景山:我國建筑行業節能降碳已進入“存量與增量并重”階段
-
11-07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專訪超高層及綠色建筑專家顧洪平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