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EEAM綠色建筑認證在中國
時間:2013-11-12 12:08:18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建設行業信息網 閱讀:4987內容摘要:要做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同時關注環境、社會、經濟這三個方面。BREEAM是一個更寬泛的或者說是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標準,其中包括經濟學和社會學等方面。媒體:Archina建筑中國網、《建筑中國周刊》
時間:2013年9月25日
受訪人: Jaya Skandamoorthy,英國建筑研究院(BRE)副總裁
記者:顧茹彬、李園園
日前,英國建筑研究院(BRE)制定并推廣的BREEAM綠色建筑認證首次在上海落地。位于上海市北外灘的上海國際航運服務中心有2棟辦公樓通過了BREEAM優秀級的綠色建筑認證。9月25日,記者有幸對該項目進行了e番考察,并采訪到了BRE副總裁Jaya Skandamoorthy先生,這場對話讓我們對BREEAM綠色建筑認證體系有了更為詳細和深入的了。
《建筑中國周刊》:BREEAM(英國建筑研究院環境評估方法)和LEED(美國民間綠色建筑認證獎項),以及中國綠色三星標準之間有什么區別?
Jaya Skandamoorthy:BREEAM和其他的標準有兩個根本的區別。
首先在于BREEAM其實是最早的一個標準,而LEED是在BREEAM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英國我們絕對不會s定企業如何去建造房子,只會制定一些企業必須達到的指標,告訴企業我們希望他們達到怎樣的標準。至于企業怎樣去實施就是企業的事情了,我們允許企業改革創新,提出解決方案,以達到績效要求。LEED是一個更高的標準,它規定解決方案,這是LEED和BREEAM的區別。
事實上,要做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同時關注環境、社會、經濟這三個方面。因此,另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在于,BREEAM是一個更寬泛的或者說是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標準,其中包括經濟學和社會學等方面。它不單單是環境的標準,也是社會和經濟問題的重要參考。
《建筑中國周刊》:您提到BREEAM不僅是環境的問題,同時也是經濟學和社會學的問題,在上海國際航運服務中心這座剛剛被授予BREEAM認證的項目上是如何體現的?
Jaya Skandamoorthy:我們非常幸運能夠影響到建筑早期的設計,這個影響是決定性的。早期我們和上海國際航運服務中心方面一同圍繞這幢建筑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通<讓建筑的功能更加明確,降低了對能量的需求,對材料的需求,對水的需求,從而節省了成本。
另一個好處是,上海航運中心的辦公樓現在可以收取更高的租金,因為它更加綠色環保可持續,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愿意選擇在綠色建筑里辦公。同時,建筑物的價值也隨著租賃價值<提升和運行成本的降低提高了。
《建筑中國周刊》:您怎么看待中國綠色建筑三星級評價標準?與BREEAM和LEED相比,這個標準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嗎?
Jaya Skandamoorthy:我認為這個標準非常好。我們也從這個標準中學習到了很多。要獲e中國綠色建筑三星級評價標準,需要對建筑物進行長達兩年的監測——這在英國和美國是從未實施過的。但現在我們認為應該將這樣的做法增加到我們的標準中去。
事實上,只要方法得當BREEAM和LEED是可以進行合作的,我們已經有了很多這樣的先例。所以同樣,e認為BREEAM和中國綠色建筑三星認證標準也是可以進行合作的。
其實最重要的是,中國綠色建筑三星級評價標識是中國自己的標準,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幫助中國綠色建筑三星級評價標準設立一個國際規范而已。
《建筑中國周刊》:您是否可以向我們透露一些關于這棟獲得BREEAM認證的大樓的一些細節,包括它的成本、最初的設計理念等等?
Jaya Skandamoorthy:關于建造綠色建筑這一方面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成本非常高,當上海航運中心的負責人以為要增加10%成本來獲得BREEAM認證時,他們感到不安并且一度想要拒絕。但我們告訴他我們可以很好地控制成本。
如今我們幫助上海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完成了這個項目,而且只增加了3%的成本。這個成功意義重大,現在航運中心的總經理賀斌吾先生對其他幾棟建筑的建造以及申請BRE四星甚至五星認證都變得非常有信心,他已經認識到建造綠色建筑不但不會大量增加成本,還會帶來很豐厚的回報。
《建筑中國周刊》:目前全球有多少建筑已經獲得BREEAM綠色認證?
Jaya Skandamoorthy:盡管LEED認證體系在全球的知名度很高,但事實上BREEAM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個綠色建筑標準。現在全球有24萬幢建筑獲tBRE認證,14萬幢建筑獲得LEED認證。從目前來看,獲得BREEAM認證的建筑相對比較多,不過LEED認證的增長速度也很快。
有一點我要說明,我們并不是在與LEED競爭,真正的挑戰在于我們怎樣建造更多的綠色建筑。在中國,90%以上的建筑仍然不是綠色建筑,所以t如果BRE能夠和中國綠色建筑三星級評價標準以及LEED共同合作,使整個市場上綠色建筑的數量有所增加,對我們大家都是有利的。
值得一提是,BREEAM是政府下面的組成部分,所以它的收入是基本都是用于慈善事業的,我們的工作就是為公眾利益服務。
《建筑中國周刊》:BREEAM是否會進駐中國的綠色市場?
Jaya Skandamoorthy:對于我們來說,像上海國際航運服務中心這樣的項目幫助我們了解了中國的三星級評價標準,讓我們與中國的政府和企業開始了近距離的接觸。我們很希望能夠更多地了解中國,因為中國太大,太與眾不同了,各個省份的情況也不盡相同。
《建筑中國周刊》:BREEAM在中國有辦事處嗎?
Jaya Skandamoorthy:現在在北京有一位同事在做運營,推動BRE在中國的發展。接下來我們希望建立BRE中國辦公室、建立一個BREEAM的中國本土化團隊,從而更了解這里的文化,促進BRE在中國的投資和發展。這個辦公室可能計劃設置在上海,也可能在其他城市,目前還未確定。
《建筑中國周刊》:您能否介紹一下與中國政府以及開發者合作的計劃?
Jaya Skandamoorthy:目前我們在湖南長沙和北京都已經分別開展了一個項目,其中北京的項目是與萬科合作的。
《建筑中國周刊》:與中國政府合作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鮮裁矗
Jaya Skandamoorthy:中國有強烈的投資欲望,對于我們而言,這是一個良好的文化交流機會。中國有不同的文化,了解這些文化以及了解中國的不同之處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根據這些不同的挑戰而隨機應變,從而選擇到最適合的方法。
(責任編輯:李萌)
- 相關文章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12-05【紀要】丁春亞:綠色健康意識對行業的重要性
-
09-12關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修編版)增量成本的一些淺談
-
09-03高端住宅領域進行LEED/WELL認證的價值
-
08-08專家解讀丨錨定減排目標 構筑制度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入新階段
-
05-23圣潔防水董事長杜昕:丙綸卷材守護者!
-
04-28建筑設計大師徐敏皓:讓綠色成為建筑的“底色”
-
04-15【觀點】從多城公積金加持“綠建”,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
-
03-27碳源原居五恒科技系統何以越來越吃香——采訪綠建領域多面手曹璇
-
01-24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吳景山:我國建筑行業節能降碳已進入“存量與增量并重”階段
-
11-07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專訪超高層及綠色建筑專家顧洪平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