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生物質能源利用的思考
時間:2014-05-20 09:44:11 作者:小咩 來源:綠建之窗 閱讀:1324內容摘要:生物質作為新能源出現在電力生產的舞臺上也就是十幾年的事。由于人類過分無度的開采,把大自然用了幾十億年形成的資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快揮霍光了。據說當今世界上石油的儲量大約還有X萬噸;煤的儲量大約還有Y萬噸;估計最多還能開采Z年。不管此數據統...生物質作為新能源出現在電力生產的舞臺上也就是十幾年的事。由于人類過分無度的開采,把大自然用了幾十億年形成的資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快揮霍光了。據說當今世界上石油的儲量大約還有X萬噸;煤的儲量大約還有Y萬噸;估計最多還能開采Z年。不管此數據統計是否準確,但是開采一點就少一點卻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燃煤電廠為了降低消耗,提高熱效率,果斷采取了上大壓小,提壓提溫,300MW以下一律拆除,效率得到了提高\x00浪費減少了一些,但是總的能源消耗量還是在逐年上升。由此新能源逐步開始登堂入室。水力發電、風力發電、核電、潮汐發電、地熱、光伏、垃圾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大多屬于可再生能源。水力發電是僅次于火力發電(燃煤)的最大產出者,隨著對生態的影響也是褒貶不一,但畢竟是解\x00了大量的電力缺乏問題;風力發電如雨后春筍剎那間遍布各地,然而因為風電的特性,各地棄風現象實有發生;核電的能量是無可非議的,但由于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和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泄漏讓人們談核色變,真正接受它還需加以時日;光伏發電在提倡之列,能源局正在大力發展,但苦于投資成本過高,普及還需一定時間;目前比較熱門的應該是以農林廢棄物為主的生物質發電和以垃圾為燃料的垃圾焚燒電廠。垃圾發電廠:垃圾發電其實是眾多垃圾處理方法中的一種。利用垃圾中所含的熱值經燃逗蠓⒌紓這個電廠產生的電能是垃圾處理的產物。由于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無限的擴大,大量的垃圾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存環境。30年前我就對MDJ市的垃圾做過詳細調查,針對垃圾分類及解決方法給市政府寫過長篇報告,可能在那時候垃圾處理問題還沒能擺上議事日程,所以報告轉到環衛局的檔案柜里至今。多數城市現在垃圾問題日益嚴重,出現了垃圾包圍城市的局面,周邊居民和土地以及水源均深受其害。這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的重視,打環保牌的各種企業也就應運而生,處理城市垃圾、城市污泥、城市污水等等。垃圾處理現在大體有直接焚燒、生產沼氣、直接填埋等方法。填埋比較簡單但后患無窮,占用大片土地而且逐年增加;沼氣生產也需大片土地而且成本過高,只有直接焚燒簡單易行。目前全國在垃圾處理這個問題上邁的步子是參差不齊。條件好一些的城市已經做了或者準備做了,條件差一點的還沒有行動。我想如果國家作為一項政策來實施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垃圾處理企業現在如果管理得當不會出現虧損,但利潤也是不大的,只能依靠政府補貼的垃圾處理費里產生不大的利潤。相對比較大的投資整個回收期最少得20年左右。然而當前垃圾處理企業面臨的問題還不止這些,垃圾的質量問題也是十分讓人頭痛的。很多地方的垃圾里邊是什么都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北方甚至還有大量的冰雪水分摻雜在里面,給燃燒帶來很大的不利,嚴重降v了垃圾的發熱值。愚以為此事并不難解決,當今社會只要政府想辦就應該沒有辦不成的事。政府應該進行合理引導廣播電臺電視臺、報紙、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美化城市、凈化城市,垃圾處理的重要性及處理方法,由政府辦、城管和環衛部門共同落實到單位、部門、街道,相信用不了多久v所有城市的環境會大有改觀,國民素質得到很大提高,垃圾處理單位也不必為垃圾質量而發愁了。何樂而不為也!古語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骯臟的城市連垃圾都解決不了的市長應該不是一個好市長。真希望各城市的書記市長們能夠看到這篇文字或許能得到些啟發。垃圾問題是當前我國的一個共性問題。城市垃圾和農村垃圾都存在亂扔亂拋現象。嚴重污染了環境,損害了民眾的身心健康,土地受到了污染,農作物的品質受到了損害。媒體曾經披露,在黑龍江邊和松花江邊的一些城市i村冬天把垃圾傾倒在江上,開春江面上的冰一化垃圾就全部落到將里面去了,其后果可想而知。全靠人們的自覺性來慢慢覺悟時間太長,必須由政府牽頭,號召全民大打一場垃圾處理的人民戰爭,短期內徹底解決垃圾污染問題,應該是國家和各級政府必須加以重視的頭等大事。
- 相關文章
-
-
09-06關于組織開展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淺層地熱能)及綠色建筑示范項目遴選工作的通知
-
07-11福建寧德檢查和抽查建筑節能
-
07-09論當今綠色建筑-論文
-
07-05光電建筑:國家推廣綠色建筑的一大亮點
-
07-03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獲國家多項政策支持
-
07-03天津發布《綠色建筑行動方案》
-
07-03威海發布關于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征求意見稿
-
07-03國電首個智慧城市智能電網能源管理項目在津啟動
-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