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能效投融資過于依賴財政
時間:2014-03-24 11:20:04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能源世界 閱讀:1252內容摘要:【導讀】:《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4)》日前在京發布,該報告由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研究編寫,報告指出,現有的能效投融資模式難以有效地帶動社會投資,主要表現是能效融資缺乏多樣化的市場融資渠道等。《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4)》日前在京發布,該報告由清華大學氣徽策研究中心研究...【導讀】:《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4)》日前在京發布,該報告由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研究編寫,報告指出,現有的能效投融資模式難以有效地帶動社會投資,主要表現是能效融資缺乏多樣化的市場融資渠道等。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4)》日前在京發布,該報告由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研究編寫,報告指出,現有的能效投融資模式難以有效地帶動社會投資,主要表現是能效融資缺乏多樣化的;場融資渠道等。
節能減排領域也需要算經濟賬
目前煤制天然氣作為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一種手段被廣泛關注,但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齊曄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類項目存在資源環境影響和高碳風險,可能造成“區域治霾、全國增碳”的治理困境。
能效投融資過于依賴財政
能效投資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清華大學這份報告將能效投資定義為用于提高終端能源利用效率的增量投資,不包括與能效相關的基礎建設投資,例如企業為擴大產能進行的廠房建設等。
報告稱,2011年中國在能效領域的投資約為4162億元,而中國也是當年世界上在該領域內投資最多的國家。
中國的能效投融資采用了以政府資金帶動社會投資為主的模式,并通過建立多項專項資金來保障資金的投入與使用,此外還建立了節能目標;任制來保障節能目標的落實與執行。
但我國能效融資中財政的影子顯然過大,報告顯示,財政資金占;融資額的30.3%,企業自籌資金占49.7%,其余渠道資金僅占20%。能效投資仍嚴重依賴政府補貼,2011年能效領域財政資金投入達1262億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從投入領域來看,消費領域的投資,比如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占中央財政在能效領域內投資的73%。 齊曄表示,這些政策在2008年前后推出,以刺激內需和幫助國內制造業免受世界性經濟危機沖擊為目的,o并非可持續的消費側節能政策。
總的來看,報告認為,傳統融資模式在“十一五”時期發揮了重要的o用,使我國基本實現了這一時期的節能目標。然而進入“十二五”時期以后,這種融資模式的缺點卻日益突出,主要表現為能效投融資過于依賴財政投入,缺乏多樣化的融資渠道;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效應顯著減弱,財政資金投入難以有效地帶動社會資金投入。
亟待多樣化融資渠道
除財政投入比例過大外,融資渠道匱乏的另一個體現就是企業自籌資金占比,2011年,企業自籌資金共計2067.8億元,占能g總融資額的49.7%,其中92.8%用于工業領域,占工業領域總融資額的67.7%。
齊曄說,這反映了工業企業依舊主要依賴自籌資金完成節能項目的現狀,銀行貸款等市場化融資占工業領域總融資額的比例仍舊較低。
在能效投融資資金來源單向化的同時,“十二五”期間,隨著節能改造逐步進入深水區,改造項目的技術難度將增大, 單個項目的節能能力將降低,節能投入的邊際效應遞減,節能改造的投入需求將不斷增加。
齊曄建議,從投資方面來看,我國應拓寬參與能效投資的主體范圍,大力宣傳和推廣建筑節能技術,鼓勵公眾實施家庭住宅建筑節能改造。
“通過制定完善的產業激勵政策,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促進節能服務產業健康發展,將節能服務公司培養成為.范化、專業化的能效項目投融資和實施主體。”齊曄說。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機制運作的節能服務.司模式是新興的融資模式,也是中國政府探索市場化能效融資機制的積極嘗試。
2011年合同能源管理.目融資額已達412.43億元,約為能效領域總融資額的十分之一。節能服務公司運用市場機制開展節能服務,融資渠道較多,包括財政資金、企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私募和租賃業務等。
齊曄認為,當前需要積極探索以市場機制為主的能效投融資機制。從融資方面來看,需要開拓多樣化的融資渠道,創新能效融資的債權融資、股權融資、融資租賃等多種融資模式。
在政策上,有專家特別建議稱,由于節能市場建設尚屬起步階段,過去中央及地方政府所出臺和實施的不少政策屬于短期的臨n政策,不利于能效投資資金來源和渠道的穩定。因此,“十二五”期間,應加強政府在政策設計、政策出臺和政策實施等方面的合理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 相關文章
-
-
03-02建材家居行業開年盛會 第22屆中國成都建博會不容錯過
-
02-08家居消費需求加速釋放,1608家企業參展中國成都建博會布局中西部市場
-
12-232022中國(江西)國際建筑工業化及裝配式建筑展覽會
-
12-20全面布局2022中國成都建博會宣傳與觀眾組織,助力展商搶跑2022 ——針對有效觀眾的組織和推廣,才是專業展會的硬實力!
-
12-152022第十四屆中國(廣州)國際集成住宅產業化博覽會暨建筑工業化產品與設備展
-
11-242022中國(成都)裝配式建筑及建筑新材料展“從有到優”的升級發展萬億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
11-22第九屆中國-亞歐建筑建材博覽會
-
11-182022中國國際超低能耗建筑產業展覽會-雙碳新引擎 能耗超低 建筑變綠
-
綠建政策
本欄最新更新
-
04-01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發布國家標準 《住宅項目規范》的公告
-
03-18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城市住房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導則(試行)的通知
-
09-25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發布國家標準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局部修訂的公告
-
08-16【北京市住建委】發布《住宅二次供水設施設備運行維護技術規程》等11項地方標準
-
08-13【上海】住建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新建住宅工程設計質量管控》的通知
-
08-09【北京市住建委】關于開展我市2024年民用建筑能源資源消耗統計和公共建筑信息核查采集工作的通知
-
08-05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局部修訂,10月1日起實施
-
06-21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等8部門關于組織推薦綠色技術的通知
-
05-21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海綿城市建設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的通知
-
02-01關于印發《綠色工廠梯度培育及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