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機制體制 因地制宜推動綠建發展
時間:2013-12-31 10:44:50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綠建之窗 閱讀:1198內容摘要:【導讀】:目前,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我國政府這樣大規模推動綠色建筑。綠色建筑需要因地制宜地去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根據我國工程建設管理要求創新機制體制。目前,政府還在對綠色建筑實行獎勵機制,對于江蘇、上海等城市已經優先給予了國家補貼,以此來推動市場健康發展玃M2.5的居高不下,城...【導讀】:目前,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我國政府這樣大規模推動綠色建筑。仙建筑需要因地制宜地去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根據我國工程建設管理要求創新機制體制。目前,政府還在對綠色建筑實行獎勵機制,對于江蘇、上海等城市已經優先給予了國家補貼,以此來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PM2.5的居高不下,城市霧霾的加劇,使得生活環境及可持續發展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房地產行業也開始探尋新的建筑形式,來適應人類社會:化帶來的居住變化。為建筑披上“綠色外衣”,已經成為當前房地產市場最為流行的行為。建設綠色、低碳城市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打造科技、健康的住宅隨之成為了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我國是綠建推動力度最大的國家
今年1月,國務院轉發了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發布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通知。“方案”以國辦發2013年的“1號文件”正式轉發,綠色建筑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在新型城鎮化、綠色建筑推行大背景下,要求建筑行業向節能環保方向發展。目前,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我國政府這樣大規模推動綠色建筑。綠色建筑需要因地制宜地去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根據我國工程建設管理要求創新機制體制。目前,政府還在對綠色建筑實行獎勵機制,對于江蘇、上海等城市已經優先給予了屑也固,以此來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綠色建筑理念需要產業化來實現
早在2012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的《“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s要求規劃期末,城鎮新建建筑20%以上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原副總建筑師、亞洲人居環境協會副主席開彥認為,“想要做到真正的綠色建筑,把我國目前粗放型的生產方式轉變成產業化的生產方式是必不可少的路徑,產業化是綠色建筑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我國的建筑量很大,與全世界的建筑量大約相等,但是我們的生產方式還很落后,需要創新改革。”
目前,產業化問題很受國內外的關注,但是我國的產業化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起步的階段。開彥表示:“我們目前把裝配化作為產業化的追求目標是錯誤的。產業化是一個生產鏈,從建筑設計到產品、材料,要做到標準化、序列化。但是我國目前建筑的生產方式是,櫥柜是木工來做.電是電氣工程師做、煤氣更是在所有裝修都做完后才來做。如果這些東西都可以通過工廠化先做好,然后通過集裝箱運輸,最后完成裝配,這樣裝配的速度就會很快、質量也會很好。”
讓消費者切身感受到綠建的好處
當前很多城市準備強制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江蘇省便是全國首個以省級名義對綠色建筑實行強制的省份。據悉,2014年湖北省也將強制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對于政策的強制執行,業內人士認為,“對綠色建筑的行動方案還是應該提倡的,它對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居住舒適度有很好幫助。但是應該結合當地房地產市場的現狀,包括開發商利潤狀況去制定標準,而不應該只出臺強制標準。”
“強制標準應該只是個底線,真正追求質量好的綠色建筑產品,還是要靠開發商主動性、靠市場導向。建議底線應該放低一些,用市場化手段去引導消費者去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體驗,追求更綠色、更環保的商品房。如果所有項目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也就不會再稱之為項目附加值。”從北京情況來看,很多中高端項目都增加了綠色系統。綠色建筑做的好壞,一方面是配備設備質量的好壞,另一方面是要考慮人住進去之后的感受。業內人士稱,“目前整個行業還比較魚龍混雜,很多發商在配備各種各樣產品,但是如果不能把它們更好地結合起來,便會影響到產品的銷售力。這就需要在執行過程中加大監管。如果開發商本身壓力成本比較大,強制執行又監管不到位,就會出現一些問題。”
綠色建筑標準的實施,不能單靠開發商推廣,還需要中央相關部委去推廣,向百姓推薦如何鑒別綠色建筑,例如建立體驗的場所,讓更多購房者切身感受到區別。
- 相關文章
-
-
12-04從綠建評價軟件“上海模塊”與“江蘇模塊”成“爆款”現象中看綠建市場新變化
-
11-12《綠建設計評價軟件》更新上海地標版本2021年11月
-
09-17【邀請函】第十九屆上海國際保溫材料與節能技術展覽會
-
07-19保溫材料+鋼結構+建筑表皮,建筑節能盛會金秋九月上海舉辦
-
11-10上海保溫展12月9日盛裝開幕!
-
10-10上海保溫展預登記啟動,多重神秘好禮等你解鎖!
-
06-02CLG2020上海園林展內容精彩,觀眾完成展商約見可得好禮
-
05-13第十八屆上海國際保溫材料與節能技術展覽會
-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