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內外遮陽各有什么利弊,可以同時采用嗎?
時間:2013-08-14 21:07:57 作者:銘蔚 來源:網絡媒體 閱讀:1516內容摘要:送高逼格美杜莎一幅。上圖是柯布西耶畫的《太陽的兩張面孔》,描述著人居環境里人對于太陽的既愛且狠。一般的。遮陽針對不同朝向和太陽高度角可以選擇水平遮陽,豎直遮陽或者擋板式(這種會影響視線所以不太常見)這三種方式自然都可以做成內遮陽或者外遮陽。外遮陽的情況下最大優勢是在遮擋太陽直射...送高逼格美杜莎一幅。
上圖是柯布西耶畫的《太陽的兩張面孔》,描述著人居環境里人對于太陽的既愛且狠。
一般的。遮陽針對不同朝向和太陽高度角可以選擇水平遮陽,豎直遮陽或者擋板式(這種會影響視線所以不太常見)這三種方式自然都可以做成內遮陽或者外遮陽。
外遮陽的情況下,最大優勢是在遮擋太陽直射光的同時也把太陽直接輻射阻隔在外。但與此同時外遮陽在建筑立面上非常明顯,考慮不周便會影響美感(還有造價的壓力);傳統建筑多為單層或多層,可以依靠屋檐的設計涵蓋遮陽的功能,甚至能出現深屋檐配合外圍廊道的做法(比如日本的庠擋唷空間,engawa)。
現代建筑因為整體性考慮和尺度的原因,外遮陽不光在造型造價上有負擔而且還有可能在強風中變成安全隱患。如此等等,設計師往往就不喜歡處理外遮陽了。以下是個例子,但因為擔心牽涉真實人和公司沒有上圖,八卦感驟降,請將就。。。一兩個星期前一個大學同學給我看他們公司新近中標的一個某區文化中心,誠實的說已然設計的很不錯了,我倆討論的時候我也只是說“很好,只是有點太北歐了。”,幾天前他又聯系我一次,關于這個方案的深化。他們帶隊的設計師在建筑最高的一層設辛艘桓鑾對謚屑淶陌肟敞露天平臺,平臺旁邊是室內展覽空間可以和平臺互動,由于整個表皮是統一設計的,在屋頂上表皮處理成順滑的凹陷露出平臺,而展示空間也利用表皮肌理開了不少天窗。他問我出平臺的墻面要不要考慮遮陽。我才老老實實把上次沒說完的話說完:這個設計太類似BIG或者JDS的東西,社會和功能角度非常不錯,可是放在中國南方就會水土不服,我提供了一些改造做法也提醒這都是提高造價的活兒,他們老板最有可能是放棄天窗以及在選擇出屋面墻面玻璃幕時提醒選擇low-e玻璃然后剩下的靠設備解決。最后貌似就是這樣決定的。遮陽這種基本的東西B我們著實掌握的不好,更糟的是,上世紀初期便宜能源和歐美相對較冷地區所塑造的建筑美學的影響下,我們下意識的就認為遮陽結構是在破壞立面的簡潔。
內遮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外遮陽考慮不周時的替代做法,窗簾,百葉就可以算成是內遮陽。內遮陽減小了設計師設計外觀的壓力,但正如說外遮陽利弊提到的,內遮陽意味著陽光以及輻射是先穿過玻璃進入室內后再考慮的遮擋,在能耗上肯定會影響大一些(隨著材料進步,玻璃的隔熱能力越來越強,但內外遮陽畢竟有輻射總量上懿煌)。對于現代建筑,內遮陽成為使用者容易接近的裝置便于維護和控制,于是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調整內遮陽板來實現‘適應性’的舒適。此外,室內得熱并不全然都是壞處(就像柯布那個畫表現的一樣),利用一些空間和結構劃分,室內得熱可以形成熱浮力的風拔效果,引導正確就可鼙W∈夷謔迪秩仁媸實暮俠矸植肌U廡┒際悄謖諮艫撓諾恪
最后再跳出以上所說優缺點的框框,外遮陽不一定意味著深屋檐大結構,Porous wall(多孔墻面)不是什么高新技術,早在很多伊朗(干熱)芪蘭(斯里蘭卡,濕熱)地區傳統建筑中出現,當代也有不少有意思的作法(比如巴西這個:BT House / Studio Guilherme Torres)。這樣的外遮陽同樣可以做到不影響立面效果,與此同時副產品是便于通風。
另一方面,建筑形體自遮陽也是可以考慮的,下面是Mario Cucinella在寧波諾丁漢做的CSET Building的光影分析模型。這個扭曲的形體擁有遮陽上的意義。
內外遮陽歸根結底就是考慮遮陽,不存在二選一這種規定。大體便是如此,在我國氣候條件下,遮陽不應該被忽視,不節能不生態之外,也是建筑師在讓渡自己的職責。就像我在什么樣的建筑可以稱作「綠色建筑」?里面說的,合理的篩選周邊條件做出合理的設計才飩ㄖ師的本事。
— 完 —
本文作者:銘蔚
- 相關文章
-
-
12-30綠色建筑是房地產企業當下轉型的重要抓手
-
12-29“綠建評價軟件北京模塊”規范高品質住宅綠建生產
-
12-232022中國(江西)國際建筑工業化及裝配式建筑展覽會
-
12-04從綠建評價軟件“上海模塊”與“江蘇模塊”成“爆款”現象中看綠建市場新變化
-
11-22第九屆中國-亞歐建筑建材博覽會
-
11-19加碼碳中和,雄安綠色建筑擔當“先行者”
-
11-182022中國國際超低能耗建筑產業展覽會-雙碳新引擎 能耗超低 建筑變綠
-
11-12《綠建設計評價軟件》更新上海地標版本2021年11月
-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