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科院:生態城市建設是城鎮化發展必由之路
時間:2013-07-21 10:55:25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網 閱讀:1254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3)》,指出,生態城市建設是城鎮化發展必由之路。還提出規劃生態城市“綠色發展三階段走”戰略,按照生態城市綠色發展理念與建設標準,堅持普遍性要求與特色發展相結合的原則,用“核心指標+擴展指標”建立動態評價模型。...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3)》,指出,生態城市建設是城鎮化發展必由之路。還提出規劃生態城市“綠色發展三階段走”戰略,按照生態城市綠色發展理念與建設標準,堅持普遍性要求與特色發展相結合的原則,用“核心指標+擴展指標”建立動態評價模型。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3)》(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生態城市建設是城鎮化發展必由之路。
《報告》認為: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生態好鶻ㄉ瑁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生態文明成為我國“五位一體”戰略布局重要組成部分。
《報告》指出:城鎮化是繼我國工業化、市場化之后,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引擎。
《報告》認為:生態城市建設是城鎮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于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只有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才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保障民生健康,e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實現綠色發展。
《報告》以綠色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生活,民生宜居為e念,以提供決策咨詢、指導工程實踐、引領綠色發展為宗旨。將生態城市建設作為最根本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生態城市建設的核心是處理好人與環境的關系,關鍵是轉變人們的價值觀念,著眼點是轉變生產方式,改變生活方式。建設宜居、宜業、宜發展的綠色城市。城鎮化e入快速發展新階段。生態城市建設更加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成為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成為最根本的民生工程,成為政府和社會公眾的一致意愿。
《報告》針對生態環境惡化,“城市病”日益加深,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現實進行深刻反思與研究,在十八大前提出了“法于人體”的生態城市建設與管理思想以及淺綠、中綠、深綠“綠色發展三階段走戰略”和“五位一體,兩點支撐,三帶鑲嵌,四輪驅動,和諧發展”的生態城市建設基本思路。以實現生態平衡、扭虧為盈、綠色發展目標(專家認為:到建國100周年建成綠色現代化是有可能的),造福人民。
《報告》遵循生態城市發展規律,規劃生態城市“綠色發展三階段走”戰略,按照生態城市綠色發展理念與建設標準,堅持普遍性要求與特色發展相結合的原則,用“核心指;+擴展指標”建立動態評價模型。評選出生態城市健康發展100強;特色發展50強。提出“分類評價,分類指導,分類建設,分步實施”的梯次推進新路徑。并在分類評價中引入建設側重度、建設難度和建設綜合度等概念。使得不同歷史階段生態城市建設評價、指導性、咨詢性更強,更具操;性。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就要“四輪驅動”,充分發揮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公眾的職能、責任與義務,建設美好生態宜居城市。引領中國城鎮化建設綠色健康發展。
- 相關文章
-
-
03-29綠色建筑|生態反哺,為未來設計
-
11-29千億級規模的商業紅海如何破局?世環會旗下民用板塊呼之欲出
-
11-18雄安新區將新建生態廊道及環淀生態林1.4萬畝
-
11-14城科會聯合德國能源署與天津市靜海區簽署三方備忘錄共同推進中德大邱莊生態示范城建設實施
-
11-062020天津海綿城市及園林景觀建設展覽會
-
10-2310萬億級潛在市場 中國加速向綠色建筑大國轉型
-
10-14從空氣凈化粗過濾升級到更高級的室內微生態環境治理
-
09-17重慶市關于推進綠色建筑高品質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
綠建政策
本欄最新更新
-
04-02附:相關標準
-
08-1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
-
08-09國務院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
-
04-19住建部發布《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T50034-2024
-
03-07《建筑與市政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國家標準編號為GB/T50640-2023
-
09-26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修改《建設工程消防 設計審查驗收管理暫行規定》的決定
-
09-12深圳市建設科技促進中心關于第五十一批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的公告
-
09-11住建廳:即日起,建設單位對安全負首責!項目負責人應具備注安資格!必須組織安全設施設計審查
-
07-27《北京市建筑綠色發展條例(草案)》提交一審 北京擬推廣超低能耗建筑
-
05-05關于對《碳中和建筑評價標準》(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的函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