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我國節能建筑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之路
時間:2014-03-10 16:19:25 作者:SYB 來源:綠建之窗 閱讀:2636內容摘要:2006年6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008年8月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志”。綠色建筑被定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如今,...2006年6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008年8月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志”。綠色建筑被定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如今,上海世博園里的綠色建筑,以真g實物告訴人們,什么樣的建筑才是節能建筑。
游走在房地產中的節能建筑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主要建材產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石材和墻體材料等c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處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還將具有更加廣闊的綠色建筑市場,綠色建筑技術以其巨大的市場潛在需求和相對較小的國際差距,將成為支撐我國新能源革命,搶占全球經濟制高點的有力保障。
于是,房地產市場上的>態住宅、綠色住宅、智能建筑、太陽能建筑等等層出不窮,但是目前市場上鼓吹的這些項目,多數只是采用了一兩種節能技術和產品的“偽節能”項目。例如采用了太陽能熱水器,就稱為節能住宅;采用遠程安防系統,就叫做高科技建筑。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開發商目前關注的著眼點,還停留在單項的節能技術和產品的運用上,對住宅整體性能指標的考量還有待提高。有專家指出,側重單項節能產品和技術運用的項目,不但會提升建筑成本,如果得不到很好的運用,還會造成不良后果。
目:,我國的節能建筑還停留在高端項目上,這其實反映出節能建筑市場的一個認識誤區。有關專家指出,真正實用的節能建筑,首先是通過軟件模擬測算,然后依據測算結果,選用最適合的產品和技術。此外,由于綠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而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會轉化成用戶:負擔。在相關稅收優惠不足以抵消掉購房成本的增加額時,綠色建筑往往只能成為高檔住宅的嘗試,難以贏得絕大多數市場。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應該是產品設計遵循的第一要義?,F在之所以會有普遍的“偽節能”現象,除了開發商對節能住宅的“理解片面”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嚴格執行也是刻不容緩。
兩大抓手:政策和資金;政府和市場
從國外的成功經驗來看,在節能減排上效果顯著的低碳型綠色建筑已成為破解資源瓶頸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抓手。據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估計,與常規建筑相比,典型的綠色建筑耗電要減少32%,總能耗減少36%。因而早在20世紀80年代,建設綠色建筑在發達國家已達成共識。2009年1月25日,美國白宮發布的《經濟振l計劃進度報告》強調,近年內要對200萬所美國住宅和75%的聯邦建筑物進行翻新,提高其節能水平。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近200億平方米的城鎮房屋,其中約有40億平方米屬于危房、舊房,在未來10年、20年內部分建筑壽命將到期,部分建筑質量必須要改進。
據記者了解,目前全國各地“舊房改造”已紛紛啟動。重慶計劃2009年完成553萬平方米、115個舊房片區的改造;2010年前,沈陽要完成620萬平方米的舊房熱計量改造;“十一五”期間,上海將完成n房改造3000萬平方米;廣東計劃2009年完成500萬平方米舊房節能改造任務。
2008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民用建筑節能條例》規定,對現有建筑進行節能、節電、節o等改造的資金來源,居住建筑的改造費用,由政府、建筑所有權人共同負擔。但在實際操作層面,現有存量建筑節能改造資金的來源不穩定,使建筑的節能改造之路面臨著巨大壓力。
從實際推行來看,資金來源不足仍是改造緩慢的原因之一i一方面《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作為部門規章,行政約束力與法律效力有限,致使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推廣工作長期落后,成為薄弱的環節。另一方面,目前我國還缺乏有效的民用建筑節能激勵措施。對民用建筑節能在補貼、金融、稅收等方面的激勵措施非常有限,民用建筑節能工作推i起來難度較大。為拓寬資金渠道,近年來各地積極調動產權單位、供熱公司、物業公司、能源服務公司、居民業主等出資參與改造。盡管各地在努力探索融資模式,但目前多是“零敲碎打”,尚未形成有效的投融資機制。
以熱計量改造和節能改造為例,《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一五”期間我國要完成北方采暖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1.5億平方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供的數<顯示,到2009年底,全國共完成改造面積約9000萬平方米,只占“十一五”總任務量的60%左右。
因此,成功搭建起與節能建筑相關的融資平臺,包括從政府層面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政府對部分節能建筑項目融資提供信用擔保等等,是目前政府亟須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讓節能建筑走出“貴族化”誤區
我國的節能建筑已經在探索中走過了10年。如果說我國早期的節能建筑還帶著“貴族化”的傾向,那么發展期的綠色建筑則應該呈現出標準化、產業化、系統化的特點。專家指出,從產業發展規律來看,這應該是下一個10年綠色建筑發展的方向。
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曾表示,綠色建筑評估體系(LEED)是建立在國家覺悟基礎上的、市場驅動的和旨在加速推進綠色建筑開發和實施的綠色評價體系。這意味著在房地產行業綠色發展過程中,政府作為指導者、監督者和推動者,需要通過制定合理的政策將推行綠色建筑的宏觀動力真正轉化為微觀動力。
從英美等綠色建筑推行較為成功的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在起步階段,政府的推動和扶持是引導市場綠色之路的重要手段。以美國為例,其綠色建筑相關產品的推廣首i是從政府辦公樓和公共建筑項目開始的,政府的積極支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動作用。此外,英美等國政府為支持綠色建筑,
紛紛為本國綠色建筑的評估和實踐提供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減少開發商和住戶的額外支出,促使綠色建筑o社會廣泛關注和認可。
公用建筑一直是我國能源消耗的大戶,建筑節能如果將公用建筑作為一個突破口,其示范作用將是顯著的。
有專家建議,對于公共建筑的節能,采用“能效公示”或是良方。南京市建委發布的《南京市民用建筑節能在施工、銷售階段實行公示的實施意見》,規定了開發商必須進行公示的內容,包括“屋面隔熱保溫、墻體隔熱保溫、外門性能、遮陽、暖通、電氣節能以及其他節能措施”,購房者可以借助公示內容,對住宅的節能情況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f此,能效公示可以對整個公共建筑和商業地產的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這種強制手段對開發商而言是政策上的約束,從而推進整個房地產業逐步走向現代化與科技化的節能必由之路。
建筑節能還有一個不應該被遺忘的是農村市場,實際m,我國農村340億平方米的村鎮房屋改造需求潛力巨大?,F有農村房屋大多采用簡單的辦法來建設,沒有推行商品化管理,很多時候是房屋拆了又建、建了又拆,能耗和材耗很大。如果能將這部分村鎮房屋因地制宜地轉變為綠色建筑,就可能創造巨大的綠色建筑需求。這些建筑及相關配套設施的使用,除了大幅降低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外,也為啟動我國農村消費市場、擴大內需尋找到了最為關鍵的突破口。
- 相關文章
會員中心
本欄最新更新
-
02-25【上海】LEED GA+AP周末考前沖刺班開啟報名(BD+C聯考班)
-
02-25【培訓】LEED GA/AP 和 WELL AP 2025年培訓計劃表
-
01-062025全國學前教育學校(幼兒園與托育機構)園長負責人手機號名錄通訊錄
-
01-022025全國基礎教育學校(小學初中高中中職)校長主任名錄手機號通訊錄合集
-
12-022025各級醫院在職人員(醫師、主任及各科室醫護人員)手機號通訊錄
-
11-21學前教育階段各地幼兒園園長幼師手機號名錄通訊錄資料全國匯總2025
-
11-052025各地中小學校長及領導班子成員手機號通訊錄(江蘇篇)
-
11-022025各省幼兒園園長幼教負責人手機號通訊錄(貴州篇)
-
09-01地下偶像sana番劇第一季/地下偶像紅毛與藍毛第1季/地下偶像1-8集全免費
-
08-07綠建集成網會員服務列表(LEED、WELL及軟件配套資料)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