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建部四部海綿城市相關規范做局部調整(2)
時間:2016-07-20 10:33:53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5748內容摘要:【綠建之窗】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關于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城市綠地設計規范》《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局部修訂的公告,此次修訂強調海岸城市建設與城市內澇防治。本篇分享了上述四項標準規劃局部修訂的條文及說明。本次局部修訂具體內容如下:《城市居......
《城市綠地設計規范》局部修訂的公告
現批準《城市綠地設計規范》GB50420-2007局部修訂的條文,經此次修改的原條文同時廢止。
城市綠地設計規范
Code for the design of urban greenspace
(2016年版)
【修訂說明】:
本次局部修訂是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2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2]5號)的要求,由上海市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對《城市綠地設計規范》GB 50420-2007進行修訂而成。
本次局部修訂主要技術內容是: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2014年頒布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的要求,對原規范中與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中的要求不協調的技術條文進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城市綠地海綿城市建設的原則和技術措施的條文。
本規范中下劃線表示修改的內容;用黑體字表示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2 術語
2.0.19A 濕塘 wet basin
用來調蓄雨水并具有生態凈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補給水源。
2.0.19B 雨水濕地 stormwater wetland
通過模擬天然濕地的結構和功能,達到對徑流雨水水質和洪峰流量控制目的的濕地。
2.0.19C 植草溝grass swale
用來收集、輸送、削減和凈化雨水徑流的表面覆蓋植被的明渠,可用于銜接海綿城市其他單項設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主要型式有轉輸型植草溝、滲透型干式植草溝和經常有水的濕式植草溝。
2.0.19D 生物滯留設施bioretention system, bioretention cell
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滯留、新恕⒕換徑流雨水的設施。
2.0.19E 生態護岸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采用生態材料修建、能為河湖生境的連續性提供基礎條件的河湖岸坡,以及邊坡穩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襲、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統稱,包括刑擋墻和生態護坡。
3 基本規定
3.0.12 城市綠地中涉及游人安全處必須設置相應警示標識。城市綠地中的大型濕塘、雨水濕地等設施必須設置警示標識和預警系統,保證暴雨期間人員的安全。
【條文說明】:本條款的后半部分是結合海綿城市建設而新增的,明確了城市綠地內的所有海綿設施必須有相關安全保障措施,確保人身安全。
3.0.14 城市綠地設計宜選用環保材料,宜采取節能措施,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以及雨水等資源。
3.0.15 城市綠地的設計宜采用源頭徑流控制設施,滿足城市對綠地所在地塊的年徑流總量控制要求。
【條文說明】:在城市綠地設計時應滿足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對于綠地年徑流總量的控制要求,協調落實好源頭徑流控制設施。
3.0.15A 海綿型城市綠地的設計應遵循經濟性、適用性原則,依據區域的地形地貌、土壤類型、水文水系、徑流現狀等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海綿型城市綠地的設計應首先底愀骼嗦痰刈隕淼氖褂霉δ堋⑸態功能、景觀功能和游憩功能,根據不同的城市綠地類型,制定不同的對應方案;
2 大型湖泊、濱水、濕地等綠地宜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措施,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3 應優先使用簡單、非結構性、低成本的源頭徑流控制設施;設施的設置應符合場地整體景觀設計,應與城市綠地的總平面、豎向、建筑、道路等相協調;
4 城市綠地的雨水利用宜以入滲和景觀水體補水與凈化回用為主,避免建設維護費用高的凈化設施。土壤入滲率低的城市綠地應以儲存、回用設施為主;城市綠地內景觀水體可作為雨水調蓄設施并與景觀設計相結合;
5 應考慮初期雨水和融雪劑對綠地的影響,設置初期雨水棄流等預處理設施。
【條文說明】:城市綠地應該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根據各地區的自然經濟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合理設置各類源頭徑流控制設施。
1 本款明確了城市綠地的海綿型設計,首先應該確保滿足各類綠地自身的定位功能,避免本末倒置。不同的城市綠地類型應該根據基地的實際情況與需求采用與其相對應的低影響開發設施。
2 本款明確了大型湖泊、濱水、濕地等綠地除了滿足生態景觀功能以外,在設計時應根據基地的實際情況與需求提升對雨水排放、吸納的能力。
3 綠地的海綿型設計應該貫徹實用、經濟并與綠地的總體設計及相關專業相協調的原則。
4 雨水利用應滿足節約型原則,應盡量使用生態自然的雨水收集方式,避免資源的浪費。本款也提出了土壤滲透率低的地方,對雨水收集利用的原則。提出了在滿足綠地景觀效果的同時,也可利用城市綠地的景觀水體作為雨水調蓄設施。
5 在降雨初期及北方使用融雪劑的地區,雨水會夾雜著部分油污、化學劑等易污染物,流入綠地,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長,為了保證流入綠地內的雨水相對鎂唬需要在設計時考慮安裝初期雨水棄流裝置或棄流井,確保城市綠地不受污染。
4 豎向設計
4.0.1 城市綠地的豎向設計應以總體設計布局及控制高程為依據,營造有利于雨水就地消納的地形并應與相鄰用地標高瞇調,有利于相鄰其他用地的排水。
【條文說明】:本條提出在城市綠地的豎向設計時,既要考慮綠地內的功能需求及海綿型設計,同時也應該考慮綠地周邊其他用地的排水。
5 種植設計
5.0.1 種植設計應以綠地總體設計對植物布局的要求為依據,并應優先選擇符合當地自然條件的適生植物。
【條文說明】:按照綠地總體設計對植物布局、功能、空間、尺度、形態及主要樹種的要求進行種植設計;根據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在綠地內選擇抗逆性強、節水耐旱、抗污染、耐水濕的樹種,可降低綠地建設管理過程中資源和能源消耗。
5.0.2 設有生物滯留設施的城市綠地,應栽植耐水濕的植物。
【條文說明:】綠地生物滯留設施的植物種/選擇應根據滯水深度、雨水滲透時間、種植土厚度,水污染物負荷及不同植物的耐水濕程度等條件確定。
5.0.5應根據場地氣候條件、土壤特性選擇適宜的植物種類及配置模式。土壤的理化性狀應符合當地有關植物種植的土壤標準,并應滿足雨水滲透的要求。
【條文說明】:綠地土壤應滿足雨水滲透的要求,不滿足滲透要求的應進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宜使用枯枝落葉等園林綠化廢棄物、有機肥、草炭等有機介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增加土壤的滲透能力。土壤的理化性狀指標可按現行行業標摹堵袒種植土壤》CJ/T340的規定執行。
6 道路、橋梁
6.1 道 路
6.1.5 城市綠地內的道路應優先采用透水、透氣型鋪裝材料及可再生材料。透水鋪裝除滿足荷載、透水、防滑氖褂霉δ芎湍途瞇砸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透水鋪裝對道路路基強度和穩定性的潛在風險較大時,可采用半透水鋪裝結構;
2 土壤透水能力有限時,應在透水鋪裝的透水基層內設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 當透水鋪裝設置在地下室頂板上時,頂板覆土厚度不應小于600mm并應設置排水層。
【條文說明】:透水鋪裝適用區域廣、施工方便,可補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減和雨水凈化作用,在城市綠地內應優先考慮利<透水鋪裝消納自身徑流雨水,有條件的地區建議新建綠地內透水鋪裝率不低于50%,改建綠地內透水鋪裝率不低于30%;但透水鋪裝易堵塞,寒冷地區有被凍融破壞的風險,因此在城市綠地內使用透水鋪裝時,必須考慮其適用性,選用不同的材料和透水方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次生災害或地下水污染的發生。透水鋪裝結構還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透水磚路面技術規程》CJJ/T188、《透水瀝青路面技術規程》CJJ/T190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規程》CJJ/T135的規定。
6.1.5A 濕陷性黃土與冰凍地區的鋪裝材料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7 園林建筑、園林小品
7.1園林建筑
7.1.2A 城市綠地內的建筑應充分考慮雨水徑流的控制與利用。屋面坡度小于等于15°的單層或多層建筑宜采用屋頂綠化。
【條文說明】:綠色屋頂可有效減少屋面徑流總量和徑流污染負荷,具有節能減排的作用,城市綠地內的建筑一般體量較小,以一、二層為主,功能較單一,有實施屋頂綠化的基礎,同時還能結合景觀環境一起設計,有利于建筑與景觀的融合,因此城市綠地內有條件設置綠色屋頂的建筑宜優先考慮綠色屋頂。綠色屋頂的設計可參考現行行業標準《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155,同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的規定。
7.1.2B 公園綠地應避免地下空間的過度開發,為雨水回補地下水提供滲杪肪丁
【條文說明】: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2014年頒布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 --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的要求,應限制地下空間的過度開發,為雨水回補地下水提供滲透路徑。公園綠地是納入城市建設用地平衡,向公眾開放,以游憩為主要功能,兼具生態、美化、文化、教育、防災等作用的綠地,在城市建設用地中的比例通常在12%左右。為此提出限制其地下空間開發的要求。
8 給水、排水及電器
8.2 排 水
8.2.3 綠地中雨水排水設計應根據不同的綠地功能,選擇相應的雨水徑流控制和利用的技術措施。
【條文說明】:規定了綠地雨水排水設計的基本原則、方式。
2014年住建部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用以指導各地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推廣和應用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加大城市徑流雨水源頭減排的剛性約束,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建設生態排水設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使城市開發建設后的水文特征接近開發前,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孟骷醭鞘芯讀魑廴靖漢傘⒔讜妓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建設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綠地海綿城市建設所構建的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宜依據下滲減排和集蓄利用的原則,采用滲、滯、蓄、凈、謾⑴諾榷嘀旨際醮朧,使綠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70%,年徑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75%,雨水資源利用率不低于10%。各地應結合水環境現狀、水文地質條件等特點,合理選擇其中一項或多項目標作為設計控制目標。
8.2.4 化工廠、傳染病醫院、油庫、加油站、污水處理廠等附屬綠地以及垃圾填埋場等其他綠地,不應采用雨水下滲減排的方式。
【條文說明】:徑流總量控制途徑包括雨水的下滲減排和直接集蓄利用。但是在徑流污染嚴重的綠地為避免對地下水和周邊水體造成污染,不應用下滲減排饈健
8.2.5 綠地宜利用景觀水體、雨水濕地、滲管/渠等措施就地儲存雨水,應用于綠地灌溉、沖洗和景觀水體補水,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有條件的景觀水體應考慮雨水的調蓄空間,并應根據匯水面積及降水條件等確定調蓄空間的大小。
2 種植地面可在匯水面低洼處設置雨水濕地、碎石盲溝、滲透管溝等集水設施,所收集雨水可直接排入綠地雨水儲存設施中。
3 建筑屋頂綠化和地下建筑及構筑物頂板上的綠地應有雨水排措施,并應將雨水匯入綠地雨水儲存設施中。
4 進入綠地的雨水,其停留時間不得大于植物的耐淹時間,一般不得超過48小時。
【條文說明】:主要對綠地雨水集蓄利用做一些規定。實施過程中,雨水下滲減排和源化利用的比例需依據實際情況,通過合理的技術經濟比較來確定。缺水地區可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基于直接集蓄利用的雨水資源化利用目標。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03-01【重要公告】關于《綠建設計評價軟件》 新版本升級及服務模式變更公告
-
02-25【邀請函】第六屆廣州國際非開挖技術、海綿城市暨地下管線管廊展覽會
-
12-13火速圍觀!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筑設計比賽學生組入圍作品名單揭曉
-
12-13火速圍觀!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筑設計比賽學生組入圍作品名單揭曉
-
11-23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筑設計比賽評委為你揭秘,什么樣的綠色校園建筑設計更受青睞?
-
11-16賽事速遞丨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筑設計比賽作品提交截止通知
-
11-12《綠建設計評價軟件》更新上海地標版本2021年11月
-
11-11東莞市第六屆綠色建筑設計比賽超強評委陣容公布,本屆賽事熱點持續升溫!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7-25透水地坪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為什么如此重要呢?
-
07-25開封市召開《開封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貫徹實施動員會 市領導尹君、肖文興出席會議
-
07-25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國家標準《海綿城市建設監 測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
07-25專家視角看芝罘區海綿城市建設新舉措
-
07-25內澇災害頻發,探究“海綿城市”建設的難題
-
04-11計劃補助10億元!南昌立法規范海綿城市建設管理
-
01-31江陰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21-2035)》批后公布
-
12-26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
-
10-08試論綠色建筑理念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
09-30綠色建筑與海綿城市的相關性和統籌建設探討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