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封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13-08-06 09:53:01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綠建之窗 閱讀:1373內容摘要:核心提示為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改善和服務民生,推進開封快速崛起,市委、市政府決定開展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遵照《國家園林城市申報與評審辦法》、《國家園林城市標準》,結合我市實際,制訂本工作方案。指導思想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目,依托開封市優越的自然與...核心提示
為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改善和服務民生,推進開封快速崛起,市委、市政府決定l展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遵照《國家園林城市申報與評審辦法》、《國家園林城市標準》,結合我市實際,制訂本工作方案。
指導思想
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目標,依托開封市優越的自然與人文資源,通過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設施完善、景觀秀n、特色鮮明的城市風貌,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及園林綠化水平,實現我市城市與自然、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總體n標
到2014年9月前,力爭城市綜合管理、綠地建設、建設管控、生態環境、節能減排、市政建設、人居環境、社會保障八個方面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準,2014年9月申報國家園林城市。
創建任務和工作分工 吧瞥鞘兇酆瞎芾
科學規劃生態布局。根據《開封市市綠地系統規劃(2010-2020)》,統籌協調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生態環境發展規劃,加強規劃銜接和平衡,形成統一協調白酆閑鑰占涔婊體系。強調城鄉一體化規劃,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社會與自然和諧的城市規劃建設新格局。注重開封新區建設、老城區改造發展更新,提高市區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的規劃標準。編制《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城市濕地資源保護規劃》、《城區街頭游園布點規劃》,《笆蟹澇直芟展婊》等相關規劃,修編《開封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劃定城市綠線、藍線、紫線,制定其管理辦法。
嚴格限制城市建設占用生態保護用地霸諭戀乩用規劃和總體規劃編制或修編中,保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和重大環境保護工程的用地,預留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所需土地,做到國土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相協調,解決工業布局與環境保護相沖突的問題。
收集城市園林綠化信息,完善現有管理信息技術應用。開展城市園林綠化遙感基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充分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收集城市園林綠化基礎地理信息,同時加強部門間的基礎信息數據共享,為國家園林城市的申報、評審以及園林綠化的長遠發展提供客觀、準確的依據。利用現有的“數字化城管”信息平臺,增加、擴充城市園林綠化數字化信息庫,提升信息發布與社會服務信息共享平臺,確保對城市園林綠化信息實施動態監管,促進公眾積極參與和社會的有效監督。
加強城市園林綠化科研能力,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大專院校園林科研機構,完成全市范圍的生物物種資源普查,制定《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和實施措施,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城市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植物引種馴化、鄉土植物應用及種質資源調查等研究工作,并積極將研究成果運用到實際綠化養護和種植中。
加強城市綠地建設
積極保護城市生態。促進城市各區域協調發展,形成良好的區域生態環境,有效保護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濕地等生態敏感區域,確保城區內80%以上受損棄置的黃土裸露地得到及時適當的生態與景觀修復。
合理規劃城區公園布局。(1)老城區:加快環城公園綠地建設,結合舊城改造加快街頭游園建設;對老城區污水河進行綜合整治,通過河岸生態改造、沿河截污、污水處理、水質凈化、清淤疏浚、生態補水、濕地恢復、植樹綠化、景觀營造及水文化建設等措施,改善河道水質、恢復河流生態、構筑景觀文化,打造具有開封特色的水系休閑空間和城市水系生態廊道。(2)開封新區:加快建設龍湖、眾意湖、運糧湖、新規劃的公園及街頭綠地建設;通過以上公園及街頭綠地建設,使全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國家規定標準,萬人擁有綜合公園指數≥0.06,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70%。
開展社會綠化,提升單位和小區綠地質量。繼續開展園林式單位、小區創建活動。在城市舊城改造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城市社區的綠地建設,促進小區的綠化建設和養護,改造后的居住區綠地率不低于25%。新建小區綠地率不低于30%,對于建筑密度較大的舊城區,通過屋頂綠化和立體綠化等做法,提高綠化覆蓋率和城市綠量。積極開展綠地認養活動,廣泛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改善河道水質,完善河道綠化。堅持“流域治理、生態治河”兩大理念,統籌防洪排澇、截污治污、生態景觀建設三大任務,繼續推進河流綜合治理,最終使我市河道的綠化率和水體自然化率≥80%,地表水>類及以上水體占總地表水50%以上。
加快道路兩側綠帶建設,構建城市綠地系統網絡。新建道路,按照“修一路,綠一線,成一景”的要求,同步配套道路景觀和綠化工程,注重道路綠線退讓,加大道路綠量,使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達標率分別為95%和80%。
加大城市防護林帶建設,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在鄭開大道、鄭開物流通道、東京大道兩側等區域,根據實際情況,實施20米~100擁穆袒防護林,城市防護綠地實施率在80%以上。
推廣林蔭停車場,建設生產綠地和植物園。對市區內停車場盡可能地補植冠幅大的大樹,新建停車場應建生態停車場和林蔭停車場,推廣率達到60%。
強化科學建設管控
推進公園的規范化管理。根據公園的性質和不同分類,制定完善的技術規范和管理規范,各類公園在設計、建設和養護管理等各個環節都有章可循,確保各類公園達到一流水平。同時為提高對自然災害的應對能力,在公園內積極推進公園綠地應急避險場所的建設工作,確保公園應急避險場所實施率≥70%。
加強城市古樹名木的保護。為保護城市歷史、保留城市發展的生命坐標,對全市的古樹名木進行持續穩定的調查,市區內的古樹名木都登記在冊,定期檢查和跟蹤保護。
積極推廣節約型綠地的建設。有針對性地對各類綠地現狀開展節約型綠地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工作。建設一批生態型、復合型城市公共綠地,在綠地基礎結構上有效降低綠地對水肥和人工的需要,從p本上降低綠地對城市資源的占用,提升綠地的生態效益和聚碳效能,并提升園林綠化中本地木本植物的應用,使本地木本植物指數≥0.80。
積極推廣立體綠化。制定長遠的立體綠化規劃和發展戰p,發布鼓勵立體綠化建設的政策,逐步使立體綠化成為城區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城市的綠量和整體景觀效果。
城市歷史風貌和風景名勝區的保護與管理。修編《開封市歷史文物古跡保護規p》,對龍亭、鐵塔、繁塔等歷史遺跡有針對性地開發保護,使城市歷史風貌能得到延續。同時繼續加強城墻的保護、管理及城墻周邊綠化建設力度。
加強公園建設和公園綠化景觀的提升。發揮公p文化的社會效應,全面提升城市公園綠化綜合評價值、功能評價值、景觀性評價值、文化性評價值。
持續改善城市生態環p
有效控制空氣污染和城市噪音。積極控制和治理空氣污染,確保城市年空氣污染指數≤100的天數在240天以上。積極控制城市噪音,在中心城區內制定有效的噪音監控體系,并通過交通控制的措施將區域環境噪音平均值降至56.00dB(A)以下。
控制城市熱島效應。完善城市熱島效應監測網絡,建立城市熱島效應動態監測機制,按年度發布城市熱島監測公報,跟蹤研究城市熱島ㄓΦ男緯苫理和強度變化規律。通過城市組團規劃設計、綠化隔離帶設置及生態廊道建設控制,使城市熱島效應強度≤3℃。
積極保護城市濕地資源。開展城市內濕地資源普查,制定濕地資源保護規劃和實施措施。加強市域范圍內的濕地資源保護工作。
促進節能減排
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完善建筑節能技術標準和節能政策措施,嚴格設計、施工和竣工驗收環節管理,提高建筑節能效果,大力推廣綠色建筑。推動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促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開發應用。i面推進高能耗、低效率建筑的低成本節能改造,確保新建建筑100%符合節能標準,并努力將全市節能建筑比例提升至35%以上。
完善市政設施
全面提升市容市貌。全面提升市容市貌和城市景觀,特別是老城區市容環境要有大幅提升,市民對城市容貌評價值≥8.00。
完善道路設施,提高市民出行便捷性。努力提高道路交通可達性,著力提升交通空間環境與品質,完善路面、交通附屬設施、交通安全設施,提升道路質量和美化、亮化水平,確保道路完好率在95%以上。對城市道路重要路段、節點、交叉口的運行效率進行評估和改善,優化交通組織,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實現城市主干道平峰期平均車速在35km/h以上。
完善城市給、排水設施。加強給、排水管網建設,確保城市管網水檢驗項目合媛試99%以上。加大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建設,提高生活污水的收集和處理能力。制訂切實可行、可量化的建設實施方案,爭取將城市污水處理率提高至90%以上。
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統籌規妗⒑俠聿季擲圾處理設施,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確保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0%。積極推進垃圾的源頭分類,促進居民生活垃圾減量,提高垃圾可監控分類回收利用率。
加強城市景觀照明控制。制定《城市景觀照明規劃》,確保除建筑工地和道路照明等功能性照明外,所有室外公共活動空間或景物的夜間照明嚴格按照《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163-2008)進行設計,被照對象照度、亮度、照明均勻度、照明功率密度(LPD)及限制光污染指標等均達到規范要求。
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s力推廣林蔭路建設。在道路建設中積極引導綠色交通方式的發展,道路橫斷面中盡可能為各種交通方式開辟空間,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提高綠地率和綠化率,完善綠化及景觀設計。行道樹綠帶應以行道樹為主并盡量延伸,擴大綠量。行道樹應選擇樹形美觀、耐修剪、抗病蟲害的樹s,創造良好生態效應。同時,積極加大對沒有行道樹的道路改造工作,利用不同的方法,達到各類路段都有樹蔭,使城市道路的林蔭路推廣率在70%以上。
完善社區配套設施建設,加強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社區內的教育、醫療、體育、文化、公廁等各類設施配套齊全。城市建成區內基本消除棚戶區,制定城中村改造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
加強社會保障
構建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落實保障性住房條例,擴大住房保障范圍,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加強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等保障p安居房建設,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加大對保障性、政策性住房的土地供應、資金投入和建設力度,建立保障住房資金專戶和用地儲備制度,使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率在80%以上,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率達100%。
推進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按照標準,在城市主要道路、公園、公共建筑等公共場所規劃、建設無障礙設施,并確保相關無障礙設施管理到位,殘障人士能得到切實幫助。
保障措施
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
加強領導,確保工作任務層層落實。指揮部負責創建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創建的日常工作,指導并督促各有關單位訂好計劃、抓好落實。各有關單位要根據指揮部的統;部署,成立創建機構,單位主要負責人作為創建工作第一責任人,并落實專人負責,研究制訂創建工作計劃,分解細化創建任務。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負責落實轄區內創建工作。層層分解任務,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加大投入,切實提高園林綠化水平。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籌集園林綠化建設資金,保證創建期間,城區園林綠化投入逐年增加。城市主要出入口、主次干道路及城市公園、游園廣場、高速公路、鐵路兩側的綠化建設作為創建工作的重點。市財政、各區政府要將創建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市直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要節約行政開支,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創建工作;各區要全面動員發動社會各界、各行業、廣大市民廣泛開展小區綠化、屋頂綠化、庭院綠化和陽臺綠化;對公共綠化可以采取認建、認養或在不改變椿性質的前提下,采取“誰投資、誰受益”的政策,加大城市綠化建設投入。
廣泛宣傳,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加大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生動活潑的系列宣傳活動。各類新疵教逡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活動列入固定宣傳欄目,通過對創建活動全過程、多角度、深層次的宣傳報道,形成人人關心創建、人人支持創建、人人參與創建的濃厚社會氛圍。
強化管理,進一步優化建設環境。扎實開展預防和查處違法建設工作,杜絕違法建設產生。各區作為預防和查處違法建設責任主體,要動員一切力量,按照“屬地管理”要求,明確街道(鄉鎮)、社區(村)在“禁違”中的主體責任,對轄區內出現的違法建設要及時發現、報告、勸阻和制止,并依法組織拆除。城管、住建、規劃執法部門要重心下移,高度重視預防和查處違法建設工作,做到違法建設“早發現、早制止、早拆除”,對在建違法建設要做到發現一起、拆除一起。公安、司法部門對非法阻撓施工、影響工程建設的要嚴厲打擊。
嚴格督查,保障創建任務順利完成。建立工作督察制度,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專項督查重點工作,市創建指揮部建立例會制度,定期聽取工作匯報,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定期編發簡報,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建立健全考評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制,將創建工作納入政府工作年度目標進行考核,對在創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不能如期完成任務、影響全市創建目標實現的,將嚴肅追究相關單位領導和相關人員責任。
- 相關文章
-
-
07-11西安出臺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意見
-
07-04日照市住建委扎實推進建筑節能工作
-
07-04武漢世界最高雙子塔將應用光伏發電系統
-
06-30《拉薩市城市綠化條例》將于今年7月起正式實施
-
06-27上海綠色建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完成700萬平方公共建筑節能改造
-
06-26湖北綠色生態城區示范建設指標發布
-
06-23政策推動光伏行業發展
-
06-19高新區試點示范中德低碳生態城市
-
綠建政策
本欄最新更新
-
04-15【上海】居住體驗有升級
-
02-17《河南省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
09-22“綠”為筆墨繪畫圖(“十大戰略”進行時)
-
08-22關于發布《河南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 編制技術導則(試行)》的通知
-
02-25《河南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自2022年3月1日起執行
-
01-04《河南省綠色建筑條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
06-04鄭州市城鄉建設局關于印發《2021年鄭州市建筑節能與裝配式建筑發展工作要點》的通知
-
12-09關于印發南陽市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
12-09關于印發新鄉市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
-
12-09關于印發漯河市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